文|何鑠鍠 培訓雜誌

內部講師必備的十種能力——

  • 理論模組:專業力
  • 開發模組:分析力 價值力 整合力
  • 設計模組:結構力 形式力
  • 呈現模組:輸出力 職業力
  • 演繹模組:講授力 管控力

成為一名合格的企業講師,究竟要學習和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勝任崗位工作?
作為一名新晉的企業講師,要具備授課技能,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
作為一名資深的企業講師,要提升授課技能,該如何精準的給自己定位?

上述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要給出一份合乎邏輯的答案,並不容易。

因為這三個問題,都直接指向了講師需要具備的勝任力。

只有提供一份合乎邏輯的能力清單,才能説明講師設定明確清晰的學習目標,並錨定能力現狀,才能幫助講師精準選擇要提升的內容,讓學習效果的評估更加準確。所以,設定一張講師授課的能力模型,是建立講師團隊、培養內部講師隊伍的核心工作。

今天的文章來源於《培訓》雜誌融媒體特約作者何鑠鍠老師,他根據多年的培訓經驗、授課場景並參照addie等培訓理論,產出了講師技能十力模型。

講師技能十力模型分成了5個板塊,每個板塊各有側重。

之所以借用「冰山模型」的樣式,是為了說明課程中學員的反應作為冰山露出部分與水面之下的講師授課能力之間的關係,而這個關係可由柯式4級評估模型給予支撐。

內部講師技能十力模型
講師技能十力模型

作為教學效果評估的第一層級,反應層級指透過課程滿意度調查等工具來了解學員對課程的感受回饋,是其他三個評估層次的基準點。

但學員反應作為結果性回饋,只能反應出講師授課的總體能力水準,很難具體拆解到學員對講師某項能力的評估。

如果學員回饋不佳,講師是很難透過回饋知曉自己授課技能的待改善能力的。就像一個病人回饋某個部位有疼痛感,但這個疼痛究竟是不是由這個部位引發的,還是由其他部位引發的,就需要醫生進行專業判斷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要進一步拆分能力的待改善點,就需要基於模型,為能力項的分析拆解提供依據。簡單來說,我們需要知道哪些能力因素影響了學員最終的反應

基於講師技能的十力模型,設定講師需要在十個能力項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儲備,才能確保為學員提供一堂精彩有效的培訓課程,使其課後的反應評估形成正向回饋。

而十項能力在課程的輸出過程中,其邏輯關係又形成了5個模組層次,構成了邏輯關係

延伸閱讀:企管顧問公司如何看待合作講師?  成為企業講師該具備的4個能力

part1. 理論模組:專業力是基礎


理論模組
圖片來源:pexels

培訓工作作為一門有技術門檻的工作,培訓理論的掌握程度,也是講師專業性的重要體現。

所以,理論模組是其他四項模組的基礎,理論指導實踐,無論是課堂上的演繹呈現,還是課程的開發設計,其模型或方法論,均需要有理論支撐,教書育人,需要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我們要靈活運用,還要突破創新,如果沒有理論基礎,很難實現。理論模組之下,只包含了一個能力——專業力

專業力是指講師在培訓工作中所儲備的專業知識的能力水準,簡單來說,就是企業講師的理論功底是否扎實,是不是能夠掌握用於培訓工作的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的模型等。

對於專業力,企業內部講師往往重視度不夠,這既有客觀因素,也存在主觀原因。

客觀上,企業內部講師大多源自企業內部各領域內專家,從業務專家到培訓講師,雖然角色轉變了,但卻缺乏培訓的相關理論知識來支撐其工作展開。

主觀上,很多企業內部企業講師更關注於擅長領域內的內容,更聚焦於日常的授課的實踐,對培訓理論的儲備不夠重視。

【提升方案】

提升講師的專業力,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 第一,閱讀經典著作,對諸如、等大師的理論著作進行研讀,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 第二,跟隨行業或領域內的權威專家學習,參加一些具有嚴謹理論支撐的體系化講師課程。

總之,透過對理論的學習,不僅能夠讓你從人云亦云中解放出來,擁有對授課技能的客觀評價視角,也能在實際操作遇到困惑時,透過理論找到問題的答案。


part2. 開發模組:分析力 價值力 整合力


開發模組
圖片來源:pexels

培訓理論中的很多模型都用於課程的開發與設計階段,例如addie、課程設計九步法等,這一方面說明了掌握培訓理論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說明了開發模組與理論模組的緊密程度。

開發模組是指針對課程開發過程中,對培訓需求的論證、培訓目標與回饋評估的價值對應,以及對培訓內容的資源整合。這使得課程在開發階段完成了培訓前分析、價值錨定、內容確認三項重要工作,也確保了課程品質。

而這三項重要工作,恰好也是講師能力項的重要體現,分別是分析力、價值力、整合力。

分析力

分析力是指講師需要具備準確識別培訓需求的能力,這是課程開發設計的前提條件,在addie模型中,它是作為首要步驟存在的。

學員對課程的回饋,的確與課程氛圍、形式豐富有很大關係,但成人學習是功利的,只學需要學的知識。所以,培訓需求必定影響課後回饋,只要痛點足夠強烈,學員甚至可以忍受教學形式的枯燥,因為學員會激發自我驅動。

所以,掌握對培訓需求的分析能力,是講師授課技能中不可或缺的硬技能。

價值力

價值力是指講師需要具備錨地教學目標與設定效果評估的能力,教學目標是課程的始,效果評估是課程的終,以終為始,使得目標與效果達成統一,才能真正展現培訓的價值

對於教學目標如何設定,教學效果如何評估,gagné、bloom、等一眾學界泰斗都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方法論與工具。

教學目標的編制能力,是開發課程首要條件;而教學評估的設定能力,是培訓價值的最終體現。作為講師,自然應該對價值力,更加關注,引起重視。

整合力

作為開發模組中的第3項能力,整合力是指對培訓內容的整合配置能力,這一能力主要關注講師擅長領域內知識體系完整性與方法論的提煉總結品質

在明確了培訓需求、設定了教學目標後,講師能否根據教學目標整合出條理嚴謹、邏輯清晰的知識點來匹配教學目標,實現對培訓需求的覆蓋,非常考驗講師在內容設定方面的能力。這既是對講師擅長領域水準的考察,也是對內容邏輯匹配的檢驗。

所以,作為一名講師,具備對培訓內容的整合力,就非常重要了。

【提升方案】

對於整合力的提升,我建議從思考邏輯角度展開,例如學習和掌握一些結構化思考模型、系統思考等,這些都有助於提升講師對內容的整合能力。同時,我們還需要對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知識體系的梳理。


part3. 設計模組:結構力 形式力


設計模組
圖片來源:pexels

作為與課程開發模組聯繫緊密的設計模組,其設定依然遵循了addie中關於設計層面的定義,是指基於教學內容,對課程整體框架,具體的教學形式進行設計的階段。

在這一模組下,對講師的能力項進行拆分,主要涉及到兩大能力,分別是對課程結構安排的結構力與對教學形式適配的形式力。

結構力

結構力是指講師基於課程類型和培訓教材,在設定課程時,選擇合適的課程結構的能力。對於課程結構,在培訓領域有著很多的模型提供支撐,如何選擇一套適合於課程內容和受眾的科學的課程結構,是對講師專業能力的考驗,同時,也是確保課程高品質的保證。

形式力

形式力是指講師基於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在設計課程時,選擇適配的教學形式的能力。

試想,一堂讓學員回饋良好的課程,一定是內容精彩有效、互動豐富,形式多樣、氛圍良好的課程。而讓課程形式豐富多樣,就非常考驗講師在課程設計時,選擇合適教學形式的能力。

主流的教學形式雖然種類有限,但只要在課程中以知識點進行適配,就會如音符一樣,變換出令人驚喜的教學效果。而這一能力,也是保證課程品質的重要因素。

【提升方案】

針對「結構力」的提升,既需要掌握科學有效的經典理論模型,也需要對他人的結構模型進行吸收改良,甚至形成適合課程或自己特點的課程結構模型。這就需要講師能夠在培訓領域內儲備一定理論知識。

針對「形式力」的提升,既要對教學形式的實施細節如數家珍,更要能因地制宜地改良教學形式,使之更好的服務課程和學員。這一能力,既需要理論儲備,也需要在授課實踐中不斷鞏固反思。


part4. 呈現模組:輸出力 職業力


呈現模組
圖片來源:pexels

一堂課程,在經歷了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後,其需要產出的知識內容、課程的結構與形式都已經非常明確清晰。只有這些「理性」的內容是不夠的,還需要讓學員感知到「感性」的呈現,這就涉及了課程的演繹與呈現。

所有需要呈現的內容,一定來源於設計模組的思路與邏輯,所以,呈現模組相較於演繹模組,與設計模組的關聯度就更加緊密

在這一模組,有兩項能力項非常重要,一個是基於物的輸出力,一個是基於人的職業力。

輸出力

輸出力是指課程中除講師外的感官呈現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課程涉及到的教材、教具從製作到呈現的能力。在課堂上,演繹也並非全部,好的演繹也需要教材及教具的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就如同,一部好電影,有好演員是不夠的,還需要根據劇本建立適合的佈景和各種道具。

因此,講師在關注演繹技巧的同時,更需要關注教材及教具的製作能力,也就是輸出力的提升。良好的教材視覺水準,不僅能夠説明學員更好的吸收教學內容,更是在向學員暗示你的專業能力和用心程度。

職業力

職業力是指課程中講師本人所展現出的基於個人的職業素養。該能力的評價,較為主觀。

如果說輸出力關注的是物在課程中的專業性展示,那麼職業力就是關注人在課程中的專業性展示。

講師,如何展現自己的專業性? 儀容儀表、舉手投足等細節都要關注。

很多內部講師對於這些細節的重視度不夠,認為可有可無,無傷大雅。殊不知,這些細節處理不好,非常容易造成學員對講師專業形象的質疑,從而導致對課程的回饋不佳。所以,講師的職業素養,也是講師應當關注的一項重要能力。

延伸閱讀:如何從一票企業講師中脫穎而出?4個指標定位你的講師風格

【提升方案】

對於輸出力的提升,講師可以從教材的製作入手,不斷提升自己的教材製作水準。

對於職業力的提升,可以多關注一些演講禮儀、肢體語言方面的內容,使得講師在臺上時,顯得職業有風度,專業有內涵。


part5. 演繹模組:講授力 管控力


演繹模組
圖片來源:pexels

講師作為課程中的重要角色,對課程品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傳統的講授課程到沙盤引導類的課程,雖然演繹模組在課程中的占比不斷變化,但對於講師在演繹上的要求始終沒有降低,作為知識輸出的重要管道,講師在課堂上的演繹品質將和「呈現」一樣,顯性的決定著學員對課程最直觀的感受和回饋。

所以,作為第5模組的演繹模組,是位於冰山模型的最上層與學員反應最為接近的層次。

在演繹模組中,包含了2個能力項,分別是講授力與管控力,他們共同影響著課程氛圍和內容輸出的品質。

講授力

講授力是指講師在課程中對知識點的表達能力,是講師的顯性能力,也被視為最基礎的能力項,在講師向學員傳遞知識的過程中,作為重要載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講師,不僅是內容專家,更是公眾演講高手,為什麼?

本質上,講授力就是公眾表達的能力。講授力中包含了對語音語調語速的把控,對提問的精彩互動,對案例的生動描述等一系列的講授技巧。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很多新晉講師往往認為,自己的課程不夠精彩,是講授力不足造成的,認為只要提升自己的講授力,學員的回饋就能提升,課程就能精彩。這種觀點是偏頗的。

講授能力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十項能力中的一項,講師要客觀的看待講授力的影響力,不足之處要提升,優勢亮點要保持。

延伸閱讀:善用說故事技巧的10個關鍵要素,達到講師的教學目的

管控力

管控力是指講師在課程中對於控場應變的處置能力。

面對學員,難免會在課堂中遇到一些突發的、需要管控的事項,這些事項如果處置不當,可能會影響課程的正常展開。如何化解和處置這些問題,是對講師能力的重要考驗。在這一能力項上,經驗顯得特別重要,一般而言,課量較多的講師經驗更為豐富。

【提升方案】

想要提升講授力,可以多關注公眾表達方面的技巧訓練,使得自己在表達上更具風格化、標籤化,形成自己的講授風格。

要提升管控力,則可以透過對控場應變場景的梳理,歸納出化解與處置的基本思路與方法,然後運用在實際授課中,透過在課程中的處置回饋,逐步提升與固化。

總之,管控力是特別能夠向學員展示講師水準的顯性能力,所以,作為講師,既要正視這一能力項因素在課程中所帶來的影響,也要明白,管控力作為一項應變能力,要跳出問題思考問題。透過前面9項能力,減少控場應變的發生概率,從而減少管控力帶來的影響。

延伸閱讀:從傳統培訓走向精品課程,內部講師應具備的3個角色和5種表達能力

在講師十力模型中,講師的技能,是一個從理性向感性做輸出的過程,是把教學內容透過理性的設計開發,以感性的方式進行演繹呈現的過程,所以,講師要在開發設計時要理性,在演繹呈現時要感性。

同時,學員對於課程的回饋是結果導向的,回饋皆是從他的主觀感受開始的,最終會導向課程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

也就是說,講師是從理性向感性的輸出,學員是從感受向目標的回饋。兩者雖然視角不同,卻都在不斷的提醒講師,需要做什麼,目的是什麼。

希望透過對於講師技能十力模型的分享,能夠讓講師了解,做好本職工作,需要哪些能力項,這些能力項的重要性排序是怎麼樣的?從而方便講師更好的掌握,最有效的提升技能。

在講師成長的道理上,從來沒有終點,讓我們一起努力,展現培訓的價值。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尊龙官网入口
培訓雜誌

《培訓》雜誌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管主辦著重於企業培訓與人才發展前沿資訊,實踐案例,實用方法的報導與分析,探求中國企業高索質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方法和途徑。自2005年創刊以後,已成長為企業培訓專業媒體平台。

培訓雜誌qrcoede

《培訓雜誌》公眾號